操场上的“烽火课堂”
“老师,抗战时期的战士真的能在山里跑一整天吗?”一次体育课上,学生的突然发问像一颗石子,在我心中漾开涟漪。初中体育新课标强调“学科育人”,而抗战精神中“不畏强暴、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”,与体育学科追求的耐力、力量、协作等素养天然契合。传统的体能训练常陷入“枯燥重
“老师,抗战时期的战士真的能在山里跑一整天吗?”一次体育课上,学生的突然发问像一颗石子,在我心中漾开涟漪。初中体育新课标强调“学科育人”,而抗战精神中“不畏强暴、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”,与体育学科追求的耐力、力量、协作等素养天然契合。传统的体能训练常陷入“枯燥重
20世纪60年代,为配合全军“大比武”军事训练热潮,同时向群众普及防空、防突袭战术知识,八一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一部兼具军教功能与故事性的影片,《地道战》应运而生。
沉浸式、互动化、科技感,一批红色场馆不断突破传统模式,创新再现历史场景,让观众既能收获新体验,也能产生文化共鸣。“新”意迭出的红色场馆为人们搭起座座连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桥梁。
8月27日,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开始对外接待服务。新闻中心设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宾馆,安排参加纪念活动相关采访,提供传输通信手段、资料服务以及有关新闻采访方面的咨询。
在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,珍贵文物诉说着一个个敌后抗日救国的传奇,多个版本的《论持久战》让前来参观的高校学子久久驻足观看。在辽宁沈阳“九一八”历史博物馆,观众详细了解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抗日的历程,博物馆还实施周一不闭馆、延长开馆时间等措施,满足参
阳光穿透玻璃,落在保定清苑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内。一门炮身斑驳、树皮皲裂的特殊武器静静矗立,参观者常误以为它是仿制品。“这是1942年冉庄民兵的真家伙!”讲解员轻抚炮身,“五一大扫荡后武器匮乏,民兵们砍下村里老榆树,掏空树干嵌入铁管,用麻绳铁丝层层加固。”
中国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在华北地区(尤其是冀中平原)创造的一种独特游击战战术,通过挖掘复杂的地下通道网络,将军事防御、物资存储、人员隐蔽与敌后作战相结合,有效抵御了日军的“扫荡”,成为人民战争智慧的经典范例。